激发新动能 多地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实融合
近段时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和“新年第一会”纷纷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同时,也结合各地自身特点对数字经济相关工作做出部署。
对于各地统筹发展数字经济,有专家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为各地、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适配可用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和红利下沉创造更有利条件。
多地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在2023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通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领域主席孙克表示,自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新十年的发展大幕开启,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以来,多地积极部署数字经济发展任务,明确发展目标。
广东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浙江明确,2023年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新春第一会”上强调,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抢占关键技术、产业集群制高点,重塑平台新优势、做强数字新基建、激活数据新要素。
河北则在《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指出,组织实施6个专项行动、20项重点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目标到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
孙克预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到2025年将超过60万亿元,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元,十年增长将超过50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省份数字经济发展尚不均衡,体现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目标差异上。
“上述情况是由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的,而不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结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向记者表示,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包括金融机构、科技平台等在内的市场化力量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地、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适配可用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和红利下沉创造更有利条件。
多地聚焦数实融合发展
在提出目标的同时,多地将数字经济工作重点聚焦在数实融合发展上。
在甘肃“新春第一会”上,甘肃省工信厅厅长盛云峰表示,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加速“甘肃省产业大脑平台(一期)”的开发设计应用,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强化科创赋能,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事实上,多地将数字经济发展重心落在数实融合上,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有力践行。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加快提升工业大数据价值。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指出,2023年数字供给的重点仍然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上,转型的突破口仍然在于面向产业集群的数字金融服务。传统产业通过建设产业互联网,形成“数字生产服务+数字商业模式+数字金融服务”的产业新生态。
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条
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做出部署。
贵州提出,加快壮大数字产品制造业,培育区块链、北斗应用、人工智能、信创、数据清洗加工等新兴数字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0%。
北京明确,落实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制定公共数据管理、数据开放和数据交易管理等全要素配套体系构建方案。同时,加快形成以数据专区、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跨境三轮驱动的数据要素开放流通平台,持续完善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4项制度,并提出20条政策举措。
朱岩认为,2023年面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在各地将加速建设,其中,资产数据化将推动产业集群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将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交通将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金天则指出,在数据要素市场规划建设之初,应当对“什么是数据”“如何为数据确权”做好顶层设计。比如,可以考虑通过融合区块链等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溯源,为数据确权提供更公正、高效的技术支持,在此方面仍有巨大的探索空间。(记者 郭博昊)